新大文学【xindawenxue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医途大唐》最新章节。
经历了那场惊心动魄的工地伤人事件后,龙门石窟的施工现场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安全之网笼罩。工匠们在林羽的带领下,每日开工前都会仔仔细细地检查施工设备,石料的堆放也变得更加规整有序。他们的眼神中多了一份谨慎,动作里添了几分小心。凿子与锤子的敲击声依旧此起彼伏,只是这声音中少了些许往日的随意,多了一份对安全的敬畏。工程在这般有条不紊的节奏中稳步推进,一尊尊佛像的雏形逐渐在石壁上显现,仿佛在诉说着工匠们的心血与汗水。
忙碌了好些日子后,林羽决定趁着闲暇,到附近游玩一番,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。他沿着蜿蜒的小路,漫步在青山绿水之间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,洒下斑驳的光影,微风拂过,带来阵阵花草的清香。走着走着,林羽来到了一个宁静的村落。村落里,鸡犬相闻,村民们或在田间劳作,或在自家门口悠闲地晒着太阳,一片祥和的景象。
在村落的一角,林羽看到一间简朴的茅屋,茅屋前坐着一位老者。老者身着一袭朴素的灰袍,头发花白,却梳理得整整齐齐。他面容清瘦,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,眼神中透着一股深邃与睿智。林羽心中一动,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去。
“老人家,您好。”
林羽微微躬身,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,礼貌地打招呼。
老者抬起头,目光如炬,上下打量了林羽一番,随后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,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,瞬间驱散了林羽心中的些许拘谨:“年轻人,从何而来啊?”
老者的声音虽有些沙哑,却透着一股沉稳与亲切。
林羽直起身,眼中满是真诚:“老人家,我从龙门石窟施工现场来,负责监造龙门石窟。近日工程忙碌,难得闲暇,便出来走走。”
老者听闻,眼中闪过一丝好奇:“龙门石窟?那可是个了不起的工程。年轻人,你肩头的担子可不轻啊。”
一番交谈后,林羽得知这位老者名叫曹元,竟是一位声名远扬的名医。曹元微微眯起眼睛,陷入回忆之中,缓缓说道:“我这医术,传承自黄公,而黄公的医术,又是经多位前辈,一路薪火相传而来。追溯源头,首推岐伯,他与黄帝论医,成就《黄帝内经》,这是中医理论的基石。书中所记载的针法,精妙绝伦,能精准刺激人体穴位,调和气血。曾有一人,气血紊乱,周身疼痛,寻遍名医无果。黄帝与岐伯会诊后,以特制银针,依经络穴位施针,不过数次,那人竟疼痛全消,气血也恢复顺畅,着实神奇。黄帝不仅是华夏人文初祖,在医学上也颇有建树,他广纳贤才,与岐伯等人共同探讨医术,推动了医学的发展。而后,伊尹出现,他以烹饪之理通医道,创立汤液经法。他所创的一味汤液,用寻常草药搭配,却能治愈怪病。有一孩童,面色蜡黄,腹胀如鼓,多方医治无效。伊尹以其独特汤液喂服,不出半月,孩童面色红润,腹胀消失,恢复活泼健康,极大地丰富了中医的治疗手段。伊尹辅佐商汤,在那个时期,医术也随着朝代的发展得以传承发扬。”
“再往后,姜太公辅佐文王兴周,他虽以谋略闻名于世,但也深谙养生与医术之道。曾有士兵在战场受伤,伤口感染,高烧不退。姜太公以山间草药捣碎敷于伤口,再辅以独特药方内服,士兵竟奇迹般退烧,伤口也快速愈合,在那个动荡的时代,也为医术传承贡献力量。文王同样重视医术,他的仁政理念也影响着医学的发展,使得医学在民间得以更广泛地传播。到了春秋时期,医和提出‘六气致病说’,对疾病的病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,为中医病因学的发展奠定基础。而战国的扁鹊,更是有一段奇闻轶事。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天才一秒记住【新大文学】地址:xindawenxue.com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