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谷香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新大文学xindawenxu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石匠顺利康复后,龙门石窟的施工现场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与生机。叮叮当当的凿石声交织回荡,工匠们干劲十足,一尊尊佛像的轮廓在他们手中逐渐清晰。林羽在处理完工程事务后,总会抽出时间与曹元相聚。这日,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,洒下斑驳光影,落在临时搭建的简易棚屋内。棚屋内,林羽与曹元相对而坐,桌上摆放着几卷医书和一盏清茶,茶香袅袅升腾,萦绕在两人周围。
“曹老先生,此次能成功治愈那石匠,多亏了您的高超医术和丰富经验。”
林羽端起茶杯,轻抿一口,脸上带着敬佩的神情说道。热气氤氲中,他眼中的敬意愈发明显。
曹元摆了摆手,脸上浮现出温和的笑容:“林大人过誉了,若无你的全力配合,这手术也难以顺利完成。你身为太医院太医令出身,对医术的见解独到,着实令老夫钦佩。”
曹元微微眯起眼睛,回忆起手术时两人的默契,心中满是感慨。
两人相谈甚欢,话题渐渐转到医书上。曹元轻轻拿起桌上的两本医书,缓缓说道:“林大人,这两本是我多年来潜心钻研的心血结晶,一本是《五色脉诊》,另一本是《病源》。《五色脉诊》主要记载了通过观察病人面色、脉象的五色变化,来判断病症根源的方法。就拿面色来说,若病人面色潮红,且脉象洪数,多为体内有热,可能是外感温热之邪,或体内脏腑积热所致。若是面色发黄,脉象濡缓,大概率是脾胃虚弱,运化失常,水湿内生。还有那面色发黑,脉象沉迟,往往提示肾阳亏虚,阳气不足,寒邪凝滞。”
曹元一边说着,一边翻开《五色脉诊》,指着书中一幅幅精心绘制的面色与脉象对应图,详细讲解,“而脉象的变化更是复杂,浮脉主表证,轻取即得;沉脉主里证,重按始应。再结合五色,综合判断,才能精准找出病症根源,这其中的门道,需细细揣摩。”
“至于《病源》,”
曹元接着说道,将《病源》一书置于面前,轻轻翻开,“其详细剖析了各类病症的起源和发展。从外感邪气讲起,风邪善行而数变,寒邪凝滞收引,暑邪炎热升散,湿邪黏滞重浊,燥邪干涩伤津,火(热)邪燔灼急迫。当人体正气不足,这些邪气便有机可乘。比如,风寒之邪侵袭肌表,起初可能只是恶寒、发热、头痛等表证,若不及时治疗,邪气入里,可传至肺脏,引发咳嗽、气喘等病症。再说到内伤七情,喜伤心,过喜则心气涣散;怒伤肝,大怒则肝气上逆;思伤脾,过度思虑则脾气郁结。像生活中常见的胃脘胀痛、食欲不振,很多时候便是因长期忧思伤脾所致。这些病症的发展过程,在书中都有详尽阐述,希望能为后世医家提供一些参考。”
林羽接过医书,小心翼翼地翻开,只见书中的文字苍劲有力,配图详实精准。他一边翻阅,一边点头称赞:“曹老先生,这两本书见解深刻,定能在医道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。尤其是这五色脉诊之法,与传统脉诊相互补充,可谓是别出心裁。传统脉诊多注重脉象的节律、力度,而这五色脉诊从面色入手,多了一个维度,能更全面地判断病情。只是,在实际运用中,如何精准把握面色与脉象的对应关系,还需深入研究。”
林羽微微皱眉,陷入思考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